Tummy Time是什麼?幾時開始做?爸媽必看嬰兒趴姿抬頭好處、招式與練習方法
你曾聽過「Tummy Time」嗎?其實這是幫助寶寶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文將一步步告訴你Tummy Time是什麼、什麼時候開始做、有哪些好處,還會分享新手爸媽也能輕鬆上手的實用方法與工具推薦。
Tummy Time是什麼?爸媽必懂的育兒關鍵詞
Tummy Time,又稱「趴姿時間」,是指在寶寶清醒且有爸媽全程陪伴的情況下,進行短時間的安全趴姿練習。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幫助BB建立肌肉力量、發展感覺統合能力,並為日後的抬頭、翻身、爬行、坐起等大動作奠定重要基礎。
為什麼Tummy Time很重要?
掌握BB的肌肉發展黃金期
出生後前三個月是寶寶肌力與動作控制發展的黃金時期。正確的趴姿能幫助嬰兒逐步控制頸部、肩膀和背部肌肉,是建立核心力量的第一步。
降低運動發展遲緩風險
規律的 Tummy Time 能幫助寶寶累積大動作發展所需的肌肉力量與動作協調性,這不僅促進翻身、爬行等動作的準時出現,也有助於寶寶整體發展節奏與信心建立。如果長期忽略這類肌力訓練,可能會增加動作發展遲緩的風險。
培養BB控制平衡與重心
Tummy Time 是寶寶學會如何在不穩定的姿勢中控制身體、維持平衡的關鍵訓練,讓寶寶學習控制身體重心、維持平衡,是對抗地心引力的早期經驗,有助於日後的坐立與行走更加穩定。
建立發展連鎖反應的基礎
從寶寶能夠穩定抬頭開始,接續會出現的翻身、爬行、坐起、站立與走路等動作,而每個動作都是前一個動作的延伸基礎。而Tummy Time正是整個發展鏈的起點。
減少『仰睡副作用』的風險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為了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新生兒應採仰睡姿勢入睡。然而長時間仰睡可能會讓寶寶的頭部持續受壓同一側,進而導致斜頭或扁頭的情況。Tummy Time則能平衡頭部壓力,幫助頭型自然發展,是預防仰睡相關副作用的重要方式。
觀察BB潛在發展問題
在趴姿訓練時爸媽能觀察寶寶動作是否對稱、四肢肌力是否足夠,如果發現寶寶一側明顯無力、手腳反應遲緩、姿勢不平均等情況,可及早與專業醫療人員討論,提早介入更能保障寶寶健康發展。
Tummy Time的6大好處

Tummy Time 不只是趴著練習那麼簡單,它對寶寶的肌肉發展、感官統合和親子互動都有極大的幫助。
增強頸部、背部、核心肌群
Tummy Time 能讓寶寶在清醒狀態下透過抬頭、撐手、支撐上半身等自然動作,逐步啟動並強化頸部、肩膀與背部的肌肉群。這些動作有助建立穩定的核心控制力,日後翻身與爬行時才能正確的使用身體肌肉施力。
提升頭部控制能力與大動作發展
新生兒出生時頸部肌肉尚未發展成熟,幾乎無法自行抬頭。透過規律的 Tummy Time,寶寶會在趴姿中嘗試抬起頭部觀察周遭環境,這樣的過程能強化頸部肌力,訓練頭部穩定度。
預防斜頭、扁頭發生
長期仰睡雖然能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機率,但長期仰睡可能導致寶寶出現斜頭或扁頭,不僅可能影響外觀還有可能進而引發其他發展問題,因此可以透過Tummy Time 增加不同角度的姿勢與頭部活動,有助於頭型自然發展,減少形狀偏差風險。
幫助腸胃蠕動減少BB脹氣
寶寶在趴著練習時,腹部會受到輕微壓力,就像是溫和按摩,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減輕脹氣、排氣不順等消化不適狀況。
提升感覺統合與手眼協調
在趴姿中進行活動如觀察玩具、撐手移動、轉頭看聲音來源,這些都能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與動作系統協調發展,幫助日後感覺統合與探索能力建立。
增加親子互動與安全信任感
Tummy Time 需要在爸媽的陪伴下練習,因此這不僅是單純的嬰兒發展訓練更是能為親子間建立回憶的重要過程。爸媽可以透過眼神交流、語言鼓勵與陪玩,幫助寶寶感受到關愛與安全,有助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
Tummy Time幾時開始?
Tummy Time 的開始訓練時間重點在於配合寶寶月齡與發展階段,循序漸進、逐步延長。以下依照不同階段說明給爸媽參考:
嬰兒抬頭時間計算方式
Tummy Time 的練習時間可以依照寶寶的月齡來作調整。
- 計算方法:月齡 × 10 分鐘
- 舉例來說:寶寶 1 個月大時,每天總共練習約 10 分鐘,2 個月大時,則可逐步增加至 20 分鐘。
爸媽可以分成數次短時間進行,不需一次做完,依寶寶狀態調整最為理想。
初生嬰兒時期(0 – 3 個月)
初生階段的寶寶肌肉尚未發展成熟,可以用趴在爸媽胸前的姿勢,在清醒狀態下每次約1~2分鐘,一天多次進行,慢慢建立對趴姿的熟悉感。
3~6 個月寶寶
3~6個月的寶寶肌力開始慢慢有一點力氣了,這個時候可以延長每次練習時間至3~5分鐘,並開始將練習場地轉移至地墊或遊戲墊上,搭配玩具刺激寶寶主動抬頭與撐手,鼓勵互動探索。
六個月以上
當寶寶6個月以上也開始正式進入翻身與爬行階段,Tummy Time 可視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例如趴在地墊上玩玩具、鏡子互動等。讓趴姿活動每天累積1小時以上,有助後續爬行、坐起等進階動作。
一天中最佳的Tummy Time時機
在幫寶寶練習趴姿時建議選擇寶寶精神愉快、清醒時段進行,像是睡醒時、洗澡前、換尿片後或是餵奶後30分鐘等輕鬆時光最適合安排短時間的練習。
避免在寶寶剛餵奶後或情緒不穩時練習,以免造成吐奶或抗拒情緒影響學習效果。
Tummy Time 怎麼做?新手爸媽也能上手的6大姿勢
Tummy Time 其實一點都不難,新手爸媽跟著做就能輕鬆上手!以下是6 種實用寶寶趴姿教學:
姿勢一:趴在爸爸媽媽胸口
適合初生嬰兒,也是建立安全感與信任的好方法。爸媽可躺著讓寶寶趴在胸口,輕聲說話或唱歌陪伴,增加情緒穩定與互動樂趣。
姿勢二:趴在膝蓋或大腿上
爸媽坐著時將寶寶橫放大腿,支撐頭頸,並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或微笑互動,有助於寶寶練習抬頭並保持愉悅心情。
姿勢三:趴在遊戲墊上
在乾淨柔軟的地墊上進行,搭配安全鏡或鮮豔玩具吸引寶寶注意力,鼓勵主動轉頭、撐手探索環境,是訓練肌力與感官統合的好方式。
姿勢四:小飛俠支撐姿
將寶寶雙手肘彎曲、撐在胸前,身體像「小飛俠」一樣展開,幫助寶寶練習手臂與背部肌力,逐步延長撐起時間。
姿勢五:使用枕頭或毛巾支撐
將捲起的毛巾或餵奶枕墊在寶寶胸口下方,讓上半身稍微抬高,降低肌肉負擔、延長練習時間,適合剛開始不習慣趴姿的寶寶。
姿勢六:鏡子引導 & 音樂玩具吸引法
將安全鏡或會發聲的玩具放在寶寶眼前,吸引其主動抬頭、轉頭觀察,可搭配爸媽聲音互動,增加趣味性並延長練習時間。
Tummy Time 好工具推薦
Doremi3babies 陪你一起輕鬆育兒
在育兒的路上,選對工具就能事半功倍。Tummy Time 所需的安全地墊、哺乳枕Doremi3babies都準備好了!Doremi3babies 深知新手爸媽在每一個成長階段的疑問與需要,特別引進專為嬰幼兒設計的高品質用品,每樣商品都經過精選與實測,讓爸媽能更安心、更有效率地陪伴寶寶發展,打造安全、舒適又充滿愛的育兒日常。
Caraz 地墊
Caraz 地墊是一張專為嬰幼兒量身打造的多功能練習地墊,不僅柔軟厚實、緩衝力十足,還能有效吸收震動、降低碰撞風險,讓寶寶在練習抬頭、翻身或爬行時更安心。無論是做 Tummy Time、玩感統遊戲、還是爸媽陪伴共讀,Caraz 地墊都是最可靠的育兒夥伴。
Prielle 餵奶枕 哺乳枕
Prielle是韓國的嬰幼兒用品品牌,這款哺乳枕兼具柔軟舒適與支撐力,專為媽咪與寶寶設計,能讓親餵過程更省力、更貼合。除了哺乳用途,也非常適合用來進行 Tummy Time,將寶寶胸口放置在餵奶枕上能減輕壓力、幫助抬頭練習。
Tummy Time 常見問題
寶寶哭就不能做Tummy Time嗎?
寶寶在 Tummy Time 時哭鬧,不代表不能做,而是提醒爸媽需要調整方式。可以改成比較舒服的姿勢(如趴在胸口)、縮短時間或搭配玩具分散注意力,讓寶寶慢慢習慣趴姿。
可以在床上進行嗎?
建議以地墊或遊戲墊為主,床墊較柔軟不易提供足夠支撐,也會增加寶寶臉部下陷的風險。若在床上練習,一定要有大人全程陪伴,並確認安全無窒息風險。
寶寶很討厭趴著怎麼辦?
初期不習慣是很正常的,爸媽可以分次練習、延長適應期。也可以多使用有趣玩具、鏡子、聲音互動轉移注意力,讓趴姿變得有趣,逐漸提升寶寶接受度。
一天中做幾次比較好?
可依寶寶狀況平均分配,一天建議練習 3~5 次,每次幾分鐘然後逐步增加。累積總時長即可,不需一次完成,彈性安排最重要。
做到幾歲或幾個月可以不用做?
當寶寶能主動翻身、爬行並且不再抗拒趴姿時,Tummy Time 可自然轉換為更高階的活動。一般建議持續至 6~8 個月,甚至一歲前,都可以做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